新闻快讯
学校首页 >> 媒体玉师 >> 正文
《云南日报》:玉溪师范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实现良性互动
信息来源:宣传部 作者: 时间:2011-04-29 16:45 阅读次数: 发布:媒体玉师

[编者注] 文章来源:《云南日报》2009年7月1日星期三

区域大学“服务地方与自身发展”样本解读

玉溪师范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实现良性互动

美丽的校区

环境化学科研团队服务“生态立市”

雕塑室里生动的教学课

来自美国、西班牙、韩国的留学生在练唱中文歌

2009年6月18日玉溪师范学院学生合唱团参加“首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闭幕式出征仪式

区域大学如何定位?是向一些名牌大学看齐,办成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坚持传统的学科本位,还是根据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以致用,能力导向,服务区域,办出特色?

边疆区域性大学怎样传承本土文化?其立足点何在?能否走国际化办学之路?

经过几年的摸索,玉溪师范学院独辟蹊径,成功地找到了解答这些问题的突破口,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高级专业人才为己任,走出了一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与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之路。

“区域所缺,就是师院所思;区域所需,就是师院所为。”玉溪师范学院院长熊术新教授概括地说:“把知识的学习者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劳动者,就是区域大学的使命。”

上篇:“能力本位”确立

区域高校办学路径实现漂亮转身

作为玉溪市唯一的本科高校,是该办成“象牙塔”式的大学,还是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带着这样的思考,玉溪师范学院院长熊术新与其他领导从成立本科院校后,就一直在探索中开始为玉溪师范学院的发展方向进行把脉。

玉溪是“聂耳故乡”、“花灯之乡”和“云烟之乡”,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经济社会发展居全省前列。2008年,全市完成现价生产总值5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超过全国和全省的增长速度。财政总收入完成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地方财政收入55.6亿元,增长26.3%。玉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呼唤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建设中来。

为了让经济社会和教育实现同步发展,让学生学有所为,实现家长和学生强烈的就业愿望,玉溪师范学院果断地作出了“能力本位、素质拓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定位,开始了“以学生能力形成和拓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通过探索、创新,学院进行了以规范性课程、优质性课程和本土化课程为主要内容的三轮课程建设,建成了50个相对稳定的国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教学实习从国内延伸到国外。

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的凝炼与提升,使玉溪师范学院这所地方性大学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并逐步形成了区域性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一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为目标,合理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制定了《关于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以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学生能力形成的课程方案,学院利用网络给教师提供了研究性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课程平台,出台了多种措施,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构建了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课程方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院加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积极搭建学生能力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传习馆,书法室,小剧场,影像观摹室,模拟法庭,饭店管理等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仿真“实习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四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制定和实施了《玉溪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工作的意见》等制度措施,切实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力。资环学院06级化学系的学生吴磊说:“今年,我参加了学院的科研立项申请,报了两个选题,经过初选、答辩,两个选题《玉溪师范学院网上植物园建设》和《人工提高珍珠鸡受精率和孵化率初探》都作为重点项目入选,各获得了1500元和2000元的项目资金补助,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不错的实践锻炼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握。”

实践出真知,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玉溪师院大放异彩。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副院长石修俊博士说:“为了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开课前,在校内、校外都做了问卷调查,从各方面了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意向,以此来作为专业构建的基础。每届新生入学,在开设任选课时,都要征求学生意见。上课时取消了照本宣科式的生搬硬套,只给学生一组关键词,让他们去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每一门课,都有能力培养方案,每届学生都要到企业去顶岗实习半年。鼓励学生尽早适应社会,对导游系那些考了导游证的学生,允许在读期间出去带团。为了加深老师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从今年开始,把老师也送到企业去学习,短的一周,长的一年。正因为有了这些基础工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一直处于高就业状态。去年,商学院在内部举行招聘会,企业带来了160个岗位,却只有100个学生去应聘,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有归属了。今年也一样,企业岗位90多个,去的学生太少,只签了20多个。”

成绩源自实力。在近三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玉溪师范学院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在第二届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1金5铜的成绩,这是云南省州市高校中唯一获金奖单位。今年,玉溪师院的考研团队更是锦上添花,有78人考上研究生。

“我们从大学课程上改变了中国大学传统的学科结构,是为了力求让学生在专业背景下,回到我能做什么,而不是我学了什么。”熊术新院长说。

好风凭借力,玉溪师范学院正大踏步地走上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之路。

中篇:“人才高地”发力

“智库”成玉溪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器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

为了筑牢发展基石,玉溪师范学院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先后从华东、华中等地引入了大批人才,建起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过程中,这支教师团队又成为一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科研团队。这支团队犹如一个“智库”,成为引领玉溪未来发展的“人才高地”,它使玉溪师范学院成为区域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引领者和践行者,是玉溪基础教育、生态文明、文化产业等的智力支持者和人才支撑者。

“人才智库”支撑服务经济发展

玉溪师范学院创建于1978年,前身是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溪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玉溪师范学校合并组建省属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学院设有12个教学院系,涵盖文、理、法、教育、管理、工、农等7个学科门类共33个本科专业,学院各类学生人数达13000多人,每年都有3000多名各类学生入学、毕业,他们分布于玉溪及全省社会的各个领域,肩负着经济社会建设重任,是玉溪名副其实的“人才智力库”,为玉溪市抚仙湖环境综合治理、乡村旅游规划、城市文化建设等提供支持与服务。

“环境科学团队”服务生态立市建设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校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区域大学融入地方发展大环境的重要条件。”熊术新院长说。

玉溪地处滇中腹地,有“碧玉清溪”之美誉。2003年,玉溪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这为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

资源环境学院现有环境科学、化学、生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科学五个本科专业。早在1998年,玉溪师范学院就开始了环境污染化学、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环境化学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多年来,“环境科学” 团队在长期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以吴献花教授为代表的省级学科带头人及科研团队,与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等部门合作,参与了玉溪市环保重点工程项目《抚仙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抚仙湖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等工作,培养了一批学术骨干,获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2009年6月3日,玉溪高原湖泊环境研究中心在玉溪师院挂牌,揭开了环境科研的新篇章。现在,这个中心具备了开展高原湖泊环境研究领域的实验室、研究基地、研究队伍等基础平台,形成了湖泊保护研究工作的创新点、亮点和热点,实现了湖泊保护研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这支学术团队在省内同类学科研究中已处于领先水平。近10年来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50多篇;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玉溪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旅游科研团队”服务乡村旅游建设

玉溪师范学院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所,是玉溪师范学院内专业研究旅游发展相关问题的校级科研机构,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0人,研究方向包括旅游经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企业经营、旅游区域规划、旅游文化管理、休闲产业建设、旅游形象塑造、旅游饭店管理、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等众多领域。多年来,研究所立足玉溪实际,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为切入点,为玉溪旅游业发展提供各种理论支撑和咨询服务,为玉溪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得到各级政府和产业界的认可。

目前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玉溪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江川县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峨山县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玉溪市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玉溪市哀牢山花腰傣旅游开发研究》、《易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15项。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商学院为了紧跟地方政府发展乡村旅游的步伐,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进一步深化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多次深入到江川、华宁、峨山、澄江、红塔等县区,与商务局、旅游局、乡镇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先后撰写了《江川县星云湖南岸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建议书》、《元江县甘庄华侨农场旅游小镇项目建议书》。这些成绩,为提高商学院整体教学科研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有效服务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聂耳艺术学院”艺术人才培养摇篮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2005年,玉溪师范学院成立了聂耳艺术学院。3年多来,聂耳艺术学院发挥音乐、舞蹈、美术、设计和民族民间美术等专业优势,积极主动为玉溪培养、培训艺术类教师和地方文艺工作者,大批艺术人才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艺术类在校学生有1000多人,是除云南艺术学院外,全省培养艺术类人才最多的地方。

从成立至今,玉溪师范学院聂耳艺术学院多次参加大型剧目展演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演出,全方位融入到玉溪的文化建设中。参加玉溪精品工程的舞剧《聂耳》进京演出,参演的《白龙泉》获国家级三等奖;女生小合唱《巴哈伢咪》、《诺赛鸟》获全国最高奖项“群星奖”;教师参加第六届“金色彼岸之声”全国新人新作歌手选拔大赛,取三金五银的好成绩。美术专业教师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很多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近几年来,获得国家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30余项,出版专著16部,百余件美术作品在省级美术作品展览中展出,多篇学术论文在美术核心期刊发表,50余件美术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参加云南省及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多项殊荣。荣获全国奖项14项,荣获云南省奖项31项。尤其让人鼓舞的是,在2008年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玉溪师院参赛的纳西族原生态歌舞《嘿美孜卜(月光下)》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非专业组艺术表演类声乐节目“二等奖”,并代表云南代表团参加闭幕式演出。这是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非专业艺术团体获得的艺术表演类最高奖励。

与此同时,为了扩大玉溪文化艺术的影响力,玉溪师范学院先后组织三批共计100多人到泰国参加民族艺术节和各种演出活动,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联合举办“中泰湄公河次区域艺术展——玉溪·兰那”艺术展,承办了云南省第六届版画学术研讨会、美术创作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有力地展示了玉溪的文化艺术形象。

下篇:区域合作发展

国际化办学促进文化交流

边疆区域性大学能否走国际化办学之路?通过实践,玉溪师范学院为我们给出了一个响亮的答案:能!

2005年12月5日,在玉溪师范学院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举行的“首届湄公河次区域民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泰国教育部部长查图龙·差桑专程从泰国赶来玉溪参加会议,并在会上作了专题演讲,他说:我为文化共享而来、为教育合作而来、为区域发展而来。

玉溪师范学院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自然地理山水相连、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经济发展共赢互补的特有优势,通过着力整合办学资源,发挥人才优势,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深入开展教育合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初步构建了国内办学与国际办学相结合的开放式办学新格局,有效地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化教育水平。同时,学院依托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的亲缘关系,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积极探索“本土化”高校课程的构建,以逐步形成的“本土化”特色课程来支撑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成效明显。

2006年底,学校成立了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以此为载体,大力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高校民族文化课程”建设,进一步创新民族文化传承模式的亮点和特色,积极创造条件,举办有特色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分享民族文化多样性,逐步构建起以共同探讨湄公河次区域民族多元文化共存与区域发展研究、湄公河次区域大学课程体系为主旨的学术联盟。先后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举办了“首届湄公河次区域民族研究:民族文化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玉溪师院的发起下,湄公河次区域高校学术联盟发表了《玉溪宣言》,并将“湄公河次区域高校民族文化课程建设”作为与湄公河次区域高校合作交流的亮点和特色予以培育。

交流促进了互动,玉溪师范学院与东南亚国家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与泰国三所大学实现了联合办学、互派师生、互认学分、学生实习等方面合作。泰国高校在玉溪师范学院建立了第一个驻滇办事处和泰语言文化资料中心。这为玉溪提供外向型商务人才、旅游人才和教育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程逸皇家大学及西北大学进行专业合作,签订了“2+2”和“1+3”学习模式协议。清莱皇家大学在玉溪师院建立了泰语学习中心与教育办事处,派出泰语骨干教师,力争把玉溪师院泰语专业建成云南省的小语种人才培养基地。玉溪师院在泰国清迈蒙福学校建立了中国汉语言文化中心,在清莱皇家大学建立了民族文化与湄公河次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在泰国有学生实习基地11个。同时,玉溪师院还联合省内的其它兄弟院校,在东南亚国家组建“DHY”汉语培训中心。2007年,在柬埔寨皇家金边大学成立汉语言培训中心,努力办成与东南亚国家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窗口。

民族文化资源催生“本土化”课程建设,现在,玉溪师范学院已完成和实施了《云南地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哈尼族原生态文化歌舞》、《元江哈尼族民间音乐》、《云南绝版套色木刻》等课程。此外,还对泰国地区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原创考察成果,纳入了湄公河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的课程教学内容。

玉溪师院体育学院06级的学生张雄说:“我是纳西族,从小就喜欢本民族的音乐歌舞,让我没想到的是,在玉溪,竟然还有我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年3月,在玉溪师院的丽江纳西族学生组建了‘纳西文化传习会’,有会员40多人,已排演节目十多场。去年,学院开设了关于我们民族的课程,叫《纳西文化传习概论》。看到这门课程真是太开心了,在玉溪还能学到本民族的东西。”

一所区域性大学,当它找准服务社会的切入点之后,就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一个区域性城市,当它有了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来支撑,就不会显得平庸;这是区域大学自身发展和服务社会良性互动的教育视野。能力形成和拓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是区域大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区域发展的国际化,首先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多样性来起步,这是玉溪师范学院内涵发展的要义与解读,不远将来,玉溪师范学院将努力成为云南高校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

苏涛 蒋贵友

上一条:《玉溪新闻网》深度报道:大学生热考公务员的背后 下一条:《玉溪日报》连续深度报道我校近年来办学成果

  • 企业微信号

  • 学校公众号

  • 事业单位
  • 网警